serdftgy
书法技法
    1. 如何学习石刻碑帖与书法创新
    2. 古代无摄影印刷术,名人书迹,赖石刻碑帖以流传。原迹手书用笔之意,不能全部表达,有些古碑,特别是南北朝碑,刻工粗劣,刀锋掩盖了笔意,学之困难。甚至误认刀锋石泐为笔法,勉强模拟,走入歧途。此亦书道下衰原因之一。故米芾云“石刻不可学。但自书使人刻之,已非己画,必须真迹观之,乃得趣”。 余少学书,用功至勤。从唐碑入手,在欧(阳询)、虞(世南)、褚(遂良)诸家碑版中,已初步察觉先后笔画间顾盼呼应,真书与行书相通。但临之欲使真书化为行书,难以实现。嗣读《画禅宝随笔》,董其昌云:“余年十七时学书……更二十年,学宋人,乃得其入处”。遂注意学宋四家(苏轼、黄庭坚、米芾、蔡襄)书。董氏题苏书《赤壁赋》真迹云:“全用正锋(即中锋),是东坡之《兰亭》也。每一波画尽处,隐 [详细...]
    1. 硬笔书法临写指南
    2. 所谓硬笔书法,就是以钢笔、圆珠笔、蘸笔、铅笔、竹片、塑头笔等为工具,来表现汉字书写技巧,再抒发作者情感的方法及活动。由此而产生的作品,即为硬笔书法作品。硬笔书法具有二重性,即艺术性和实用性。所以,学习硬笔书法不仅要追求高层次的艺术水平,还要注重其实用价值。而要体现其实用价值,就必须做到书写上的正确化、规范化、匀称化,如果在一幅作品中,错别字连篇,自造字丛生,随意纵横飞舞,即令有高超的用笔技巧,亦不过是“鬼画符”。硬笔书法只有在实现其实用性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,才有可能创作出趋于完美的作品。 在对其艺术性的处理上,当首先体现硬笔书写简捷、流便、挺朗、自然的特色,进而求得深远的意致。即通过熟练的用笔技巧.以有限的硕笔性能充分展示作者的学书认识和丰富的内心世界。具体说来,一幅好的便笔书法作品,应具备以下三个方面;一是 [详细...]
    1. 怎样摹印
    2. 在临刻前,我们应做一项重要的基本训练──摹印。方法是几乎透明但又不透水的描图纸工蒙于印拓上,用手轻轻压住纸不使移动,然后用小号圭笔蘸墨(或碳墨水、绘图墨水),依原印线条摹写。要尽量将每个字中笔划的起笔、收笔、转折这些最微妙又最能反映原印精神的细节,摹写和接近原作,同时细心体会,记住一些有规律性的东西,这对于以后创作是大有益处的。(摹前须以肥皂洗手,并用纸垫手,以免油腻污纸而难以上墨)。 摹印右列各印,白文摹字的线条,以细线勾边。如果用腊纸坯或透明又微透水的纸摹印,只要将纸与印花大小相等的印石在掌上压下痕迹,(摹印纸与印谱间可衬托一层不透水的透明玻璃纸以保护印谱)摹下后用水印法翻印上石,并且用墨笔稍加修描,即可临刻。初学宜选工整一点的满白文手。 [详细...]
    1. 浅谈“用笔”与“结构”
    2. 笔,指笔划从起到收的具体写法,亦指笔毛在纸上活动所表现出的实际效果,即笔画。   结构,也称结字、结体、间架,指字的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,亦指字的骨架。   元代大书家赵孟(兆页)曾说:“书法以用笔为上,而结字亦须用功。”言下之意,“用笔”比“结字”重要。我对他这个观点不敢苟同,并颇有看法。   第一,从字的书写顺序看。的确,在没有用笔或笔未落纸前,是看不到结构的;笔向何处落,笔画怎么搭配和排列,是先得有轨道位置的。正如建高楼大厦一样,需从一砖一瓦开始,如没有一个在结构上事先设计好的图纸,再优秀的砖工也终究还是无从下手的。因此,看起来是先有了点画偏旁,后才有间架结构的;而实际上,结构蓝图早已先于笔画在心中。“胸有成 [详细...]
    1. 各种软笔书体的结构特点及用笔特性
    2.   中国的书法的演变,大致经过从远古的符号到殷王朝的甲骨文、商周的大篆,再发展到秦代的小篆,而后又从隶书发展到草书和真书,最后演进到行书和今草。由此可见,中国的书法主要有篆、隶、楷、行、草等几种,而书写者大致也就常写这几种书体,而这几种书体都有其不同的结构特点及用笔特性。 1、篆书   篆书有大小篆之分,其书写的方法大致是一样的,主要是有其文字繁简的差别。大篆较繁,小篆较简,其书体的结构也就由茂密变得较为疏朗。结体上,大篆接近于甲骨文,结体错落有致,呈自然质朴之美。其用笔纯用中锋,用力匀平,流转自如。小篆的结构是以大篆演变而来,其结体较大篆更为工整齐律,呈匀称整饰之美。其用笔不但纯用中锋,而且笔势更为圆转流畅,显得朴茂端重。 2、隶书   隶书是将小篆的书体去其繁复、增减其体而创立。结 [详细...]
    1. 如何对待临摹中常遇帖中字有残缺
    2. 字帖中笔迹的残损和漫漶,并非书作者所为。由于传世墨迹与碑石的书刻年代距今已甚远,往往因材料的质地、自然环境的影响或保管不妥而破损,有些则是人为破坏造成的。因此,给临摹和辨认带来了一些困难,是初学者很感困惑的一个问题。 一般说来,首先要明确:碑帖中字的残缺并非字的本来面目.即不是古法,也不是艺术美的特定表现形式。因此,残破的点画与字形不是取法的对象。 对这些字,临习碑帖时要仔细分辨.谨慎下笔,对残损的字可以放弃,拣清晰的写。对那些斑驳残损的点画,要尽可能还原其本来面目。如若一味去摹仿,就可能将残破误认为点画的形态,从而错误地理解了古法。若刻意地追摹点画的斑驳,而误认为是“金石气”,那就很不对了。如:汉《张迁碑》中“友”字上部多了两竖笔,一撇已形损。临摹时,要区别点画与破损 [详细...]
    1. 空仿定义及其实用意义
    2. 空仿,又名书空,是一种习字的方法,即在没有笔、墨、纸的情况下,心里想着碑帖、范本的字形和笔势,以指或别的东西代笔,在掌上、地上、桌上、墙上或其它物品上,甚至在空中比划着空写。古人有画被、画膝、画腹、画地习字的故事,指的就是这种空仿。 空仿习字,可以加深对碑帖、范本的字形、笔势的记忆和理解,特别是便于对重点帖字的用笔方法、点画形态·、结构安排以及神采风韵等反复进行演习揣摩,使之能熟练掌握,牢记于心,然后再临摹,就可能得心应手,写出好的效果。而且,这种方法十分灵活,不受时间、地点和工具等条件的限制,随时随地都可演习,行住坐卧都可进行。它不仅对初学者适用,许多书法家也惯用此法。据传,魏钟繇崇尚 蔡邕书法,他派人从韦诞墓里盗得蔡邕论笔法的书后,潜心入迷地学习。他临终前向儿子钟会传授他学书的经验说:我专心学习书法几十年,学他人笔 [详细...]
    1. 何谓入帖、出帖
    2. 入帖,指学书必须从临习古代碑帖入手,达到形似神似。入帖,对初学者来说,尤为重要。入帖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古代优秀之作的临习.来掌握写字的基本方法及 古代书法的精神,从而走上一条正确的学习之路。其方法,首先要选定临习的范本,经反复临习,逐步学会各种技巧法则,直到能够熟练地写出其精神体貌。学习古人 碑帖能够进入其中,是对学书者的基本要求.又是书作者应具备的条件,更是研习 技法、继承传统书艺的关键步骤。其目的在于把传统的枝法变为已有,使之成为书 法创作的依据。 出帖.指具有入帖能力之后,在博涉的基础卜能融会贯通.不拘泥干——法,并能有所出新。出帖是习书的后一步,其目的在于运用传统的技巧法则,融自己的情 感于其中,开始从事创作。 入帖与出帖的关系,应该说:入帖是学书的基础,是条件与能力,出帖则是运 [详细...]

Powered by SiteMagic © UC&Manage
Processed in 0.013(s)   0 queries cach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