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erdftgy
艺术新闻
    1. 李涵:探求物我相融的大写意艺术
    2. ▲ 富贵多余图(国画) 125×57厘米 李涵 李涵画风淳朴、取法自然,他的画洒脱中透出豪放、苍劲间含着浑厚、笔墨中彰显着传统。他的大写意笔走龙蛇、气脉相通,往往寥寥数笔,丹青便跃于纸上。其作品取材广泛,花卉、动物、山水、人物等无不涉及,尤以画猴见长。近日在浙江美术馆开幕的“李涵世纪书画展——暨李涵和他的画作品展”展出了李涵创作的精品佳作百余幅,涉及人物故事、动物、山水等,其中各种神态的猴、猫惟妙惟肖、妙趣横生,堪称一绝。 李涵今年85岁,20世纪50年代随李苦禅先生习画,60年代初,经潘天寿与叶浅予的共同考核与推荐,成为中央美术学院学生, [详细...]
    1. 每件藏品都足够珍贵——盛蕾《我的博物馆》读后
    2.   盛蕾开始向我说起要写《我的博物馆》时,说实话,我想不清楚这会是一本什么样的书。待陆续看了一些她发来的书稿,渐渐才有了感觉;读完她寄来的新书《我的博物馆》,让我喜出望外。   大概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博物馆,包括省、市、县,甚至有的乡镇和村子也有博物馆。分门别类的博物馆更是不计其数,比如汽车博物馆、丝绸博物馆、黑土地博物馆、知青博物馆、算盘博物馆、石榴博物馆等等。那么,作为有灵魂、会思考、懂情感、知冷热的个体生命,如何构建自己的博物馆,并让读者流连其中,驻足沉思,又有所发现、有所受益,盛蕾做了大胆尝试,并取得了成功。   盛蕾博物馆的“馆藏”与其他以物质形式展示的藏品不同,她把自己人生的经历、发现、感悟,经过认真筛选、挖掘、淘洗、提炼,最终选定入馆“藏品”。这些“藏品”涉 [详细...]
    1. 杨凯花鸟工笔的“锦灰之趣”
    2. 生长23(木板、宣纸、丙烯、聚醋酸乙烯粘合剂、矿物颜料) 杨凯   按传统绘画视角,艺术家杨凯的近作属花鸟工笔,以错落渐变的墨色应用于描绘对象的实体、轮廓和背景,传递出文人画之意。文人画成形于元代,其花鸟之风即为突出“墨花”(相较于唐宋的设色花鸟,墨竹的传统除外)。这样的创作偏好,不假雕饰,表露“厌求”的淡泊心境。杨凯入花鸟,些许师宋画院遗风,以及元代的“墨花”图式。但贵有变通,其墨法转向体现在对作品图像效能的把控上,譬如使用了经过特殊处理的宣纸,将不同类型、不同工艺的宣纸组合为底子,丙烯与矿物质颜料与这些纸张的结合效果也不尽相同,从而体现出丰富的层次 [详细...]
    1. 杜小荃:绘画是生命的律动
    2. 导言: 2024年是甲辰龙年,龙开盛世,龙马精神。杜小荃将举办一系列的艺术活动,这也是他从艺30年来首次全方位综合性展示自已,举办展览、召开座谈、印行文集,出版社将陆续出版系列研究丛书:如《诗性人生——众家评说杜小荃》(文集)、《与古为徒——跟吴昌硕写意人生》(画集)、《人生独处是清欢——杜小荃生活随笔》(散文集)、《秦汉风骨——杜小荃的书法世界》(书法集)等。从本期开始,艺美网将隆重推出《诗性人生——众家评说杜小荃》批评文章,关于艺美网已往发表的杜小荃先生批评文章,不再重复发表,望请广大读者谅解。30年来,杜小荃先生为艺术孜孜以求,笃定前行,每个阶段都 [详细...]
    1. 从意象到意蕴——刘明亮油画创作评析
    2. 青年油画家刘明亮的油画创作,色彩上深受印象主义绘画的影响,理念上则既有西方现代艺术的影响,又深深透着东方绘画思想的浸染。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:色彩的再现与表现——方法与理念的再融合、东方意蕴的追求、以及画面建构中的主体价值凸显。 色彩的再现与表现——方法与理念的再融合 刘明亮油画创作,一方面遵循印象主义条件色的色彩规律,另一方面又深受康定斯基色彩“内在声响”的影响,因此在他的作品中,色彩既受印象派色彩规律,尤其是莫奈绘画中色彩关系制约,也有因主体意识而不断调整的色彩关系,以力求奏响色彩“内在的声响”的主动性探 [详细...]
    1. 鲁迅藏《初拓赵松雪六体千字文足本》赏析
    2.   赵孟頫(1254—1322年),字子昂,号松雪、松雪道人、水晶宫道人等,祖籍浙江吴兴(今湖州),世称赵吴兴,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,博学多才,诗书画印冠绝当世。作为元代书坛代表人物,赵孟頫善篆、隶、真、行、草书,尤以楷、行书著称于世。与欧(阳询)、颜(真卿)、柳(公权)合称“楷书四大家”。   鲁迅的美术藏书中有一本《初拓赵松雪六体千字文足本》非常珍贵,赵子昂无疑是曾经进入到鲁迅的视野中的一位书画家。从鲁迅的美术藏书来看,其中有大量的中国古代书画册,如《陈老莲画册》《沈石田灵隐山图卷》《梅瞿山黄山十九景册》《徐青藤水墨画卷》等不同时代中外著名书画家艺术家的画谱 [详细...]
    1. 倪云林为何不可复制?
    2.   常常会听到一种论调,认为笔墨不过是一种技巧,而绘画却要反映思想。   此话乍一听似乎颇有道理。怎么反驳呢?   有一次,跟一位写意画家聊到这个话题。他说,如果笔墨只是技巧,技巧总是可以掌握的,为什么倪云林构图最简,笔墨最简,六七百年来没有一个人学得像呢?   我想,对了。拿倪迂来说事,最容易讲得明白。   明代的沈周每每临摹倪云林,他的老师赵同鲁一看到就大喊:“又过矣!又过矣!”这是画史里很有名的一则趣事。所谓的“过”,指的是画得重了,实了,多了。“又过矣!”,说明沈周是一直努力要学得像的,无奈天性厚重,“力胜于韵”,一下笔就“过了”。因此他自己也感叹:“苦忆云林子,风流不可追。”   就是从明代开始,山水画家出现了一种“仿”、 [详细...]
    1. 写实从来不是中国画的基础
    2.   前段时间看到著名画家宋涤先生的一段访谈视频,他在其中说道:“千万不要忽悠啊!我曾经问过一个瑞典国家美术馆的馆长,我说你的美术馆,搞现代派的展览的参观人数多,还是搞写实性绘画的多?人家认真想了想,5000:70000吧。我就很急切问,哪个是七万,哪个是五千呢?他说那写实性绘画是七万,看这所谓现代派的是五千。就说明你听着忽悠的这个所谓现代派多么流行,真正喜欢的人微乎其微。所以这个中国画,我们走到今天,当然现在也有搞所谓现代笔墨的,我相信这都不是长久之计,真正的还是在写实的基础上能够写意,能够画出自己的风格来,表现当今的事物、风景,只有这样才能够真的走向世界。”   直言不讳地讲,对于老先生访谈中的这段观点,我是不太认同的,觉得有很多值得商榷和明显错误的地方。我甚至认为他的以上说法才是最大的忽悠,各位听听便罢,千万不能当 [详细...]

Powered by SiteMagic © UC&Manage
Processed in 0.095(s)   34 queries
update:
memory 4.341(mb)